体验产品
业界早就宣告过很多次,“ERP已死!”然而,ERP死了吗?没有,一点也没有。
反而是演化成为“ERP依然是企业信息化乃至数字化的底盘”。王甲佳以同名文章甫一发出,立即引爆讨论热潮。明源副总童继龙《再论ERP依然是企业信息化乃至数字化的底盘》,两天时间业内资深人士、企业大咖纷纷发声,重磅文章发至“六论”。就在此刻我发现又有业界大咖发表了“追论”。去年国内ERP主流厂商之一的金蝶老总徐少春抡锤砸烂了“ERP”(标志)。一年过去了,我们看到金蝶做的主体业务依然是ERP。从市场上看,企业管理软件的主体依然是ERP。各种重型专业版的SAP、Oracle、用友等,各类轻型的ERP、云ERP、社交化ERP以及种类繁多的SaaS方式的碎片化ERP(ERP模块、插件、组件)。
除非你一定要认定,ERP经典定义的功能模块——ERP的碎片化应用(往往可能是更专业或者轻量化)就不能属于ERP范畴了,以SaaS或PaaS方式交付客户的ERP功能都不算是ERP了,那就必须承认,ERP没死。即便是SaaS浪潮碎片化地解构着ERP,同时它们也在重构着ERP。ERP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的理念级的存在,依然是企业信息化乃至数字化的底盘。
顺便讲一句,关于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专业化、碎片化和集成化、整体化(All in化)的模式之争,永远不会终止,也不会有永恒不变的结论,无所谓对错,结论也会随着技术、社会和企业的发展而“随需应改变”。
没有企业真的因为ERP而死去
事实上,没有企业因为ERP上了,或者不上就死了。
曾经有一个说法喧嚣尘上,而且貌似获得了广泛的认同,至少是默认。那就是“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其实,上了ERP的也没有真的因为ERP去死,不上ERP的也不会因为这一棵歪脖树就真的活不下去。中国企业信息化几十年的经验表明,企业因ERP而死。无论是等死还是找死,都不是事实:我们把ERP想多了,ERP不是企业信息化的全部,而且甚至不是企业信息化的本质。
那些说上没上ERP“死”了的企业,一定是把ERP用错了,而不是ERP本身错了。除了ERP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企业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该工具在中国企业里着实火了很长时间,并且还一直沿用着。尽管世界500强企业有80%以上都在使用平衡计分卡,但平衡计分卡的发明人之一卡普兰教授却断言,一半以上都是用错的。
我想说明的是,ERP实际上是一套企业运营管理思想和理念,还没有哪一个ERP产品单品或系统能够完备地实现了其运营管理理念和先进方法。一个或几个产品的不成功,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失败案例,都不能成为ERP失败或“ERP已死”的证明。
ERP成为企业信息化底盘的演化逻辑
ERP依然是企业信息化乃至数字化的底盘,这个结论并不是逻辑推论,而是事实演化发展的结果。正因为如此,这个结论对于指导我们企业信息化或数字化的发展方向才更有现实意义,结论本身也更有生命力,更经得起事实的检验。
ERP成为是企业信息化的底盘,也许并不合乎逻辑的最优,但却是演化出来的现实。如果这个判断属实的话,分析一下事物发展背后的演化逻辑就很有意义了。综合考察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得出:
1、ERP构成了企业信息化总拥有成本(TCO)的主体,是大多数企业信息化TCO的主干部分。这从企业信息化投入的构成数据就可以看的很清楚。
2、企业信息化的路径依赖,绝大多数企业就是从财务电算化,有的还轻点了一下MIS(管理信息系统)之水,就走上了ERP之路。当然这包括大量的ERP碎块(模块)、轻型ERP。还得益于SAP、用友、金蝶的管理软件厂商的不懈努力和市场推动。
3、ERP构成了企业业务流程化的映射和支撑系统,也是现代企业业务流水线的重要组成,特别是生产制造型企业业务流水线的主体部分。如果说技术和生产流程还是物化在机器设备和生产线之中的话,运营、协作和管理流程就只能是物化在ERP系统之中了。
4、ERP为主的企业业务系统和管理软件系统整体已经成为企业智慧资产的重要和主要载体。抛开人如果说企业中物化了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的话,除了机器设备生产线,那就是ERP系统(当然还包括其他企业应用软件)了。
ERP理念及其产品重铸了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流程
实际上ERP软件大类——ERP系列的企业应用系统已经逐渐架构起了企业流程资产框架的结构体系。生产制造、运营管理、资源配置等科学、技术、管理的知识和实践经验都物化在这个架构体系之中。
我们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想定,创建了工作流程、流程管理和数字化流水线--软件系统。而流程和软件系统又反过来塑造了我们的工作甚至我们自身。塑造了我们今天企业的运营和管理流程,并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今天的企业。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ERP反过来重塑了我们今天的企业。
流程化的本质是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复用知识,消除决策(成本),达到自动化,最终消减管理的同时极大地提高效率。ERP就是生产制造流程化的集大成系统,可以将其视为自动化流水线的镜像系统乃至本身。甚至我们错把ERP当成了企业软件全部。企业软件实际上已经演化到一个裂变级别了,也许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当今的企业生产制造及相关的业务流程,多数情况下正是ERP这东西塑造成型,并保持着的。
今天的ERP已经并继续被解构和重构
关于ERP的争论不会过去,还会继续下去。因为ERP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进化的体系。当有人说ERP已死的时候,他是真诚的,因为他心目中的那个ERP如今已面目不再。致远、泛微这样的协同管理软件厂商,宣称也能提供轻型ERP系统。这是真的,因为许多非物料型企业、非生产制造性企业、规模以下企业(小企业哈),真的就没有必要实施重型ERP项目。因此就有人怀疑,“那还是ERP吗?”
事实上,今天的ERP早就不是你心目中(过去的那个)ERP了。轻型ERP、云ERP、社交化ERP、各种ERP模块组件、SaaS应用,都在不断地冲击、解构着那个ERP底盘。如果你不否认它们仍然属于ERP的范畴,符合ERP的理念,那就意味着它们已经重新建构了“原来那艘ERP航船”,甚至还有“底盘”。
ERP的初始有一个相对应的重要概念叫EIP——企业信息规划。EIP中的“I”是指的信息,其实更确切的理解应该是数据。通过EI(企业数据信息)操作ER(企业资源)运作、管理EC(企业资源),其实就是ERP的基本前提和理念。ERP是建立在EIP的基础之上的,如果I(数据、信息)就未能全面深入覆盖,ERP的R(资源)自然也就不可能全面覆盖了。即ERP的R所涉及的领域宽度和深度就会有问题了。现在问题来了,企业的数据/信息从规划级就是变化的,甚至是剧变。在大数据技术的驱动之下,特别是感知定位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企业数据/信息的生产/采集方式,显然大规模地改变了ERP理念中资源(R)的范畴和作用领域。
另一个重要趋势是企业边界的改变。边界的改变不仅仅是空间范围的扩展和移动,更是边界的性质变了。企业边界的移动和拓展迫使ERP向ERPII演进,甚至要求扩展到上下游产业链ERP。企业边界性质的改变则更为本质。打个比喻,以前是砖墙现在是栅栏了。这个变化很重大,因为连接方式变了,流的种类和流量(流速)都变了。那就意味着流过企业边界的数据、资源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这自然推动ERP发生巨大的变化,云、移动、社交化、跨组织的要求自然而然,ERP不变都不行。原SAP大中华区总裁、原致远软件COO黄骁俭在意外离世之前将这种现象总结为“ERP的四堵墙”,到了非打破不行的时候了。
我毫不怀疑,今天的ERP已经并继续被解构和重构。这种情况还将继续下去。
ERP作为管理软件的一个注解
在人机一体、人工智能特别是AR(增强现实)技术逐步普及至企业生产制造和运营管理之中时,ERP就不再仅仅被局限在资源层面,不再仅仅是一系列业务信息系统的集合。而是一定会连接人、管理人力资源,演化出真正的管理软件属性。我过去认为ERP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业务信息系统,而非管理软件。
“其实,ERP严格上讲不是管理软件,是业务系统(业务信息管理系统),OA早期也不算,后来进化程管理软件了,因为支持了审批(流程),而流程中有人。什么叫流程中有人,就是人决定了流程的方向和起、止,机器无法预先设计。”
如果ERP作为企业信息化乃至数字化的底盘,完成了人在流程中的直连和融合(不像过去那样只有信息交互界面),完成了组织管控软件的嵌入和融合,那就具备了管理软件的基本和关键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