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产品
《协同视点》这一期的主题确定为“连接”。这不是要讨论专业领域的问题。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连接是一个工业术语,指用螺钉、螺栓和铆钉等紧固件将两种分离型材或零件连接成一个复杂零件或部件的过程。考察的问题属于工业时代,但我们考虑的是信息时代的连接问题。
信息时代的连接问题是什么?是信息系统之间的连接、信息系统与人的连接、信息系统或其他系统之间的信息连接,还有人与人、人与机器、系统(应用)与应用(系统)之间的信息连接。如果在这些主体(或客体)之间没有连接,大部分的秩序和结构就不能实现和存在,自然就不能发挥作用和功能,没有享受到聚合应用的好处,不能处理、整合各信息系统的“综合信息。以IT的眼光来看,没有外部和系统间连接的信息化系统称为信息孤岛。在一个信息化时代里,不只是信息系统,任何系统包括人自身在内,如果没有信息连接,都是信息孤岛。从信息层面来看,信息孤岛就是一个孤立系统,最终必将走向信息“热寂均衡”而死亡。如果一定要维持这样的系统运转,就必须激活或者建立信息连接,当连接成本过于高昂的时候,这样的系统就会被放弃或者淘汰。这也是大多数管理信息(软件)系统的发展轨迹, 也即产品生命周期短暂的叹息。
从信息化应用的角度来看,连接是能够方便快捷地传输和交换信息的通道(协议)和工具(方法)。简单地说,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信息连接总是可以实现的,最不济我手工输入一遍总可以吧。这不是信息化意义上的连接。信息化意义上的连接应该是最大限度的自动化的。至少是当下应用技术可实现的前提下的自动化程度。当下应用技术是指成本可接受的已经实用的技术。满足需求、功能强大,做到这一点是市场能够接受的必要条件。什么是充分条件?方便快捷,进一步的解释是用户体验良好。
以人与信息系统的连接为例,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决定着技术和产品的生死与发展。我们有必要再一次解释人与信息系统的“连接”,人对信息系统充分的连接是指方便快捷的存取并处理(Access and process)。直到现在人类还没有能做到对所有类型的信息进行方便快捷的连接。语言、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先后实现了体外的存储和传递,编辑和处理则经历了更为复杂的发展历程。电子文档的诞生和普及对于人类的信息处理是里程碑式的,首先是统一了文档的传递和存储方式(后来才出现了流媒体方式),其次是发展了各类信息处理工具软件。人们借助计算机和这些工具软件就可以存取并处理这些文档。但是,一开始这种连接是不方便的,人们传递、交换和处理这些文档,通常存储在磁盘中,需要借助磁盘转移和交换。随后发展了光盘、移动硬盘、U盘,但还是不方便携带。于是有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人们终于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普遍配置的终端设备(智能手机)上存取和处理文档和数据了。前提是文档存在于云上。你在 “本地”创建或更新的文档,必须将文档或数据传输到云上,不然的话将无法“连接”。
如果说到此就实现了人与信息方便快捷的连接,其实还很遥远。因为这只是互联网的基本功能——消除了距离,解决的只是远距离访问问题,没有解决存取和处理问题,更谈不上方便快捷。这些不同类型的信息,文本、表单、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需要借助各种不同的工具才能产生和处理,。你的桌面上排(装)满了各种软件工具——字处理器、图像处理、表格工具、HTML工具、网页浏览器、PDF阅读器等等才能够访问。在智能手机上的各种各样的APP,用于存取(访问)和处理各种各样的文档信息(包括流媒体等),而人通过这些APP才能连接自组织的系统内信息。
总算可以处理各种类型的文档/信息了,算是解决了连接问题了吧?没有,还差得远。你需要访问(存取)和处理的各种文档/信息可能来自于不同的终端(当然也会来自于其他人和信息系统),这些端必须能够进行而且是自动进行同步,不然的话你访问的文档可能就是“旧报纸”了。正如我们开始还不习惯iPAD和iPhone设备居然不配备USB接口,想传递个文档只能借助网络或者云,这正是iCloud架构的妙处。谷歌Docs和Office365将文档缺省就放在云上是相同的原理。同一个系统或应用产生的相同格式的文档连接问题——同步和互操作问题解决了。但是大量的桌面应用、效率工具、业务信息系统、移动APP依然是信息系统的孤岛。
从用户的视角来看,更重要的问题还是应用间的连接问题。典型的信息工作场景是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业务应用系统、不同的App之间腾挪切换。常常出现文档打不开或者无法获取数据的情况。让用户在处理文档/信息时不要再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退出、进入,或者至少能够(自动)调用。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微信曾经只能处理TXT文本信息,一遇到.DOC和PDF文档就需要启动Word或PDF阅读器才能打开,而今这些文档还有图片、音频、视频文档都可以点击自动打开/播放了。
微信能够宽幅地解决了人与信息连接的问题,源于其系统的开放架构和开放思想。它也很好地解决了诸如认证、支付等一系列功能的连接问题,但并不是所有。国外的像Slack 和Zapier 这样的连接工具,它们的广泛连接性和开放性,具备生长成为平台的潜力。对于像协同管理之类的企业级应用系统问题存在类似问题,如何解决与其他应用系统、生产力软件(效率工具)、协作工具、IM工具等的连接已经成为很大问题,成为应用云应用聚合信息、计算,并互联的障碍,应该说并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