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正逐渐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关键力量。这一平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乡村的各个领域,从产业发展到基层治理,从资源整合到公共服务,为乡村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展现出巨大的作用与价值。
一、整合乡村资源,激发发展潜能
长期以来,农村的“地、人、技、服”等资源存在底数不清、闲置浪费或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乡村各类资源进行全面清查与整合,实现资源的可视化管理。通过对土地资源的精准测绘与登记,明确耕地、林地、宅基地等的分布与使用情况,为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推动土地流转提供依据,让沉睡的土地资源焕发活力。
在人力资源方面,平台可记录村民的技能、就业意向等信息,一方面为村民提供精准的就业培训与岗位推荐,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另一方面,吸引外出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整合农业技术资源,将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通过平台推广给农户,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如金融服务、物流服务等,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促进城乡资源互补,挖掘并带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二、推动产业升级,助力经济发展
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为乡村产业发展搭建了新的桥梁。在农业生产环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数字产业园打造为例,平台借助物联网、卫星定位、智能控制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四情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土壤墒情、苗情、病虫害情和气象灾害情况,精准指导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农产品流通环节,平台整合生产、加工、储存、销售等数据,建立农产品全程追溯体系,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同时,打造“数商兴农”新业态,建设“产管销服”一体化产业运营公司,为农产品拓展销售渠道,促进产销对接,解决农产品流通不畅的问题。通过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平台整合乡村的自然风光、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推出特色旅游线路和产品,吸引游客,带动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三、保障粮食安全,筑牢发展根基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平台健全“建管用”全程监测管理体系,利用遥感监测、卫星定位等技术,对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质量、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农田基础设施完好,提高农田的抗灾能力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在耕地保护方面,平台的耕地保护监测监管系统运用高分遥感、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整合国土三调数据、永久基本农田数据等,建设“两非一撂”、占补平衡、进出平衡等监管体系,及时发现和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和耕地撂荒现象,严守耕地红线。通过涉农补贴平台对补贴资金进行严格监管,确保补贴资金精准发放到种粮农民手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借助农业综合执法平台,加强对农资市场、农产品质量等方面的执法监管,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四、创新乡村治理,提升服务水平
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为乡村治理带来了新的模式和手段。在党建引领下,平台涵盖乡村党建、网格管理、村务管理、小微权力监管等功能,实现党建工作信息化、村务管理透明化,加强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提升乡村治理的公信力。通过随手拍、防返贫动态监测等功能,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在公共服务方面,平台围绕“乡村振兴”和“政务服务”,为乡村居民提供精准的政务服务,如办理社保、医保、户籍等事项,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政务效能。同时,提供农技服务、农机服务、人才服务等,满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多样化需求,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促进政策落地,激发内生动力
乡村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成为政策落地的有力助手。围绕“耕地保护”“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资金安全”“农村改革”等政策重点,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宣传和解读,让村民更好地理解政策内容和意义。利用平台的数据监测和分析功能,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优化政策措施,确保政策精准实施。
平台还为村民提供反馈渠道,鼓励村民提出对政策的意见和建议,使政策更加贴合乡村实际,激发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形成政府引导、村民参与的良好发展氛围,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智慧乡村数字服务平台在整合乡村资源、推动产业升级、保障粮食安全、创新乡村治理和促进政策落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这一平台将为乡村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成为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