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产品体验更多产品 >
国资国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杂、管理链条长,传统管理模式易出现权属不清、账实不符、监管乏力等问题。为破解这些痛点,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构建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成为提升国资监管效能的必然选择。以下结合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需求,制定详细实施方案。
一、平台建设目标
实现资产监管数字化,打破信息孤岛,整合各类资产数据,形成统一资产台账,确保资产信息实时可查、准确无误。
规范资产全流程管理,覆盖采购、领用、调拨、维修、盘点、处置等关键环节,实现过程留痕、权责清晰、审批规范。
强化集团层级管控能力,支持集分权管理模式,既保障各单位独立管理自主权,又实现集团统一调度、资源优化配置。
提升资产利用效率,通过智能预警、数据分析等功能,减少闲置浪费、重复采购,降低资产管理成本,防范资产流失。
二、核心建设原则
统一标准规范:建立统一的资产分类、编码、管理规则和流程规范,确保全集团资产信息口径一致、数据互通。
全生命周期覆盖:围绕资产“取得-使用-退出”全流程设计功能模块,实现从预算编制到资产处置的闭环管理。
适配层级管控:兼顾集团、单位、部门、员工等多层级使用需求,构建分级授权、各司其职的管理体系。
技术安全可靠:采用成熟稳定的技术架构,保障数据存储安全、传输加密,同时支持移动化、智能化操作,提升易用性。
三、平台核心功能模块设计
(一)资产基础管理模块
资产主数据管理:建立统一资产名录,记录资产名称、型号、品牌、单价、权属、存放位置等核心信息,生成唯一资产身份标签和二维码。
基础数据配置:支持资产分类、处置类型、存放位置、计量单位等基础信息的自定义配置,适配不同国企行业特性。
批量导入导出:提供资产数据批量导入功能,兼容现有Excel台账,同时支持数据导出,方便统计分析和档案留存。
(二)资产预算管理模块
预算编制:支持企业年初或上年末编制资产购置预算,关联财务指标,实现产财结合,从源头控制资金浪费。
预算调整:提供预算调整流程,允许根据实际需求提交调整申请,经审批后更新预算数据,确保预算灵活性。
预算监控:实时展示预算执行情况,对比预算金额与实际采购金额,预警超预算支出,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资产取得管理模块
多元取得方式:支持采购入库、在建工程转固、研发费用资本化、接受捐赠等多种资产取得途径,规范入库流程。
自动建卡台账:资产入库后系统自动生成资产卡片,同步更新资产台账,确保入库信息与台账数据一致。
申购审批流程:线上发起资产申购,明确需求部门、数量、预算等信息,经多级审批后推进采购,过程留痕可追溯。
(四)资产动态管理模块
领退与借用:员工在线申请资产领用、归还、借用,明确使用人、使用期限、存放位置,管理员实时掌握资产占用状态。
调拨与变动:支持跨单位、跨部门资产调拨,线上提交申请、审批流转,自动更新资产归属、存放位置等信息;资产信息变更(如价值、管理人)需经审批后生效,确保变动可追溯。
维修保养管理:员工在线提交资产报修申请,指定维修事项、故障描述,管理员分配维修任务,跟踪维修进度,记录维保历史,关联维保到期预警。
(五)资产盘点管理模块
分级盘点任务:集团可下达全面盘点任务,各单位、部门分解执行,支持定时盘点、专项盘点、移动盘点等多种方式。
智能盘点操作:通过扫码盘点、拍照上传等功能,简化盘点流程,盘点结果自动汇总,区分正常、盘盈、盘亏、损坏等状态。
盘点结果闭环:盘盈资产一键入库、盘亏资产一键处置、损坏资产一键报修,形成盘点-处理-反馈的闭环管理。
(六)资产退出管理模块
规范处置流程:支持资产报废、捐赠、出售、遗失等退出方式,线上提交处置申请,明确处置原因、受赠方/收购方、处置价格等信息。
严格审批把关:设置多级审批节点,确保处置流程合法合规,重点资产处置需经集团层面审核,防范违规处置风险。
处置信息登记:已处置资产信息实时归档,记录处置时间、流程、结果等,形成完整处置档案,便于审计核查。
(七)数据统计与预警模块
多维度报表:实时生成资产存量、状态分布、出入库流水、运营成本等报表,支持按单位、部门、资产类型等维度筛选查询。
智能预警提醒:针对维保到期、使用到期、待清理、闲置超期等资产,自动发送预警通知,提醒管理员及时处理。
数据分析决策:通过资产利用率、闲置率、采购成本等指标分析,为集团资产优化配置、采购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四、实施步骤
(一)需求调研与规划阶段(1-2个月)
调研集团及各单位资产管理现状,梳理现有资产类型、数量、管理流程、痛点难点及特殊需求。
结合调研结果,细化平台功能需求,确定系统架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形成详细实施规划方案。
成立专项实施小组,明确集团、单位、技术供应商的职责分工,制定实施时间表和里程碑节点。
(二)系统开发与配置阶段(3-4个月)
基于既定架构和需求,完成平台核心功能模块开发,适配国企层级管控、行业特性等要求。
进行基础数据配置,包括资产分类、处置类型、存放位置、计量单位等基础信息的自定义配置,导入历史资产数据并完成清洗核对。
搭建测试环境,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修复系统漏洞,优化操作流程。
(三)试点上线与培训阶段(1-2个月)
选择1-2家代表性单位作为试点,部署平台并试运行,模拟资产申购、调拨、盘点、处置等全流程操作。
收集试点单位反馈意见,优化系统功能和操作体验,完善平台适配性。
开展分层培训,针对集团管理员、单位管理员、普通员工分别进行功能操作、管理规范培训,确保会用、能用、用好。
(四)全面推广与上线阶段(2-3个月)
分批次在全集团各单位部署平台,完成数据迁移、用户账号开通、权限配置等工作。
上线初期安排技术支持团队驻场指导,及时解决各单位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正式启用平台替代传统管理模式,要求所有资产相关业务通过平台线上办理,实现全流程数字化。
(五)运维与优化阶段(长期)
建立常态化运维机制,监控平台运行状态,保障系统稳定,及时处理数据异常、功能故障等问题。
每季度收集各单位使用反馈,结合政策变化(如国资监管新规)和管理需求升级,持续优化平台功能。
定期开展系统安全审计,更新数据加密、权限管控等安全措施,防范数据泄露风险。
五、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成立由集团高层牵头的专项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实施工作,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本单位平台推广和使用,确保上下联动。
制度保障:配套出台《国资国企在线资产管理办法》,明确平台使用规范、数据录入要求、审批流程、责任追究等,确保管理有章可循。
技术保障:选择具备国资国企项目经验的技术供应商,提供长期技术支持和升级服务,保障平台与现有财务系统、OA系统等数据互通。
考核保障:将平台使用情况、资产数据准确率、资产利用率等指标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倒逼各单位重视资产管理数字化工作。
六、预期成效
通过本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将实现国资国企资产管理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从“线下纸质”向“线上数字”、从“分散管理”向“统筹管控”的转变。预计可降低资产闲置率,减少重复采购成本,盘点效率得到提升,有效防范资产流失风险,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资产管理支撑。
国资国企在线监管平台的建设,是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深化国资监管改革的关键举措。本方案以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核心,通过明确建设目标、坚守核心原则、搭建完善功能模块、规划科学实施步骤、强化多元保障措施,构建了一套覆盖“预算-取得-使用-盘点-退出”全流程的数字化监管体系。
AI赋能 · 开箱即用 · 无缝协作
百余种业务应用互联互通,无缝衔接
行业领航 · 深度定制 · 标杆实践
行业专属定制方案,源自TOP企业成功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