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开通体验×

只需10秒,即可快速申请开通体验

注册 登录
首页  >  关于致远  >  致远动态  >  新闻详情

体验产品

  • 大型企业协同管理平台 A8+
  • 中小型企业协同办公平台 A6+
  • 企业信创协同管理平台 A8-N
  • 移动协同办公平台 M3
  • 管理软件会进入“AI+”时代吗?
    时间:2023-05-09新闻来源:协同研究院 王甲佳浏览量:64408

    在上一期的《协同视点》杂志的《管理软件的奇点正在临近?》中,我分享了关于ChatGPT出现后,管理软件可能出现剧变的可能性,这一篇《管理软件即将“AI+”吗?》试图探索一下可行性。

    非常感恩的是,我们到了一个软件产业大变化的特殊当口,这里有太多的无限可能。一个可以预见的场景是,以人机界面为特色的管理软件极有可能演化为人与工作环境之间自适应相互“感知--响应”的系统。这自然源于ChatGPT4给我们的启发。

    ChatGPT4的出现,意味着通用人工智能即将成为技术红利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了关于ChatGPT4的共识,那就是通用人工智能已经具备基础设施的属性,许多人将它看成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以及动能基础。几乎无需证明的判断是,通用人工智能已经开始涌现出技术红利的特征。

    不管是ChatGPT4,还是国内风起云涌的若干大模型,都在为公众提供不那么精确但非常有用的服务。

    无疑,这对软件行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仅是因为ChatGPT4们可以做一些代码、修改代码这类软件生产力方面的事情,还在于它已经开始直接影响管理软件需求侧的结构,这个影响在烈度上与冰川消融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是相似的。这也意味着必将有那么多习以为常的东西,很快将显得不合时宜。

    管理软件需求侧正在发生的变化

    《管理软件的奇点正在临近?》中,我们提到万物摩尔定律,这是OpenAi创始人CEO山姆·奥特曼说的。这个定律说,越来越多的实物每两年价格会降低一半。这个方面,我们还没有特别的体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特斯拉几个波次的降价似乎暗合了这个定律。这个定律的“势力范围”正在扩大吗?是的,因为人类的物化劳动在商品中的比例会越来越低,以数字能力制造商品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对于大部分商品来说,两年时间价格减半,完全是有可能的。只有人类活劳动贡献比重大的产品/服务才会暂时不适用于这个定律。前段时间流传的还没有暴露在AI工作范畴的职业清单,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日前,署名为北大纵横合伙人的王永贵先生在其《面向企业管理的ChatGPT,或许会比你想象得更强大》一文中,谈到了ChatGPT对企业的四个方面的影响:一、大幅度降低企业成本;二、使内部流程自动化;三、改变知识管理模式;四、永久改变营销方式。

    全文中最为核心的判断依据是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广泛使用,组织与客户的互动会变得更加扁平、结构化并且大部分不需要人类直接参与。这是一个非常大胆又很实际的假设。作为交付体系重要环节的大大小小的组织,越来越像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机器。

    管理软件还会被称为“管理软件”吗?

    ERP在国内发展的最近二三十年中,对于ERP究竟是什么?先后出现过工具论、思想论、环境论和载体论等等。ERP作为一个“大筐”,先后将企业管理中的很多业务活动的电子化、信息化都装进来了,以至于早就超出“企业资源计划”这个范畴,所以有了ERPⅡ的说法,涵盖了企业上下游协同的范畴。但是还没有出现ERPⅢ的说法,在中国,ERPⅢ可以理解为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这类应用。基于ERP的“番号”,好像无法再延伸了。

    然而,越来越迫近的一个认知是ERP不再是工具,而是价值本身。这一点从浙江的SaaS和上海的SaaS的表现可以看出区别来。3月底在上海参加一个SaaS领域的行业交流沙龙,有一些是来自浙江的朋友,一些是上海的。在交流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上海的SaaS产品,普遍是卖软件使用许可的,而浙江的SaaS产品则是卖业务服务的,没有软件收费的说法,比如通过接口获取一次数据,需要0.2元,可以按照流量来计费,当然也可以包年。虽然都是少数样本,但是放在一起的反差还是挺有意思的。管理软件产品的价格交付和价值交付可以并存,显然,价值交付具有更强的市场适配能力。

    4月16日,我在朋友圈做了关于管理软件的第一性原理的调研,朋友们有许多说法,视角各异,但都有道理。大部分朋友说“要回到价值本身去看”,价值本身是什么呢?客户要充分用它,遵从企业本身的定义--自负盈亏的组织。也有人认为就是“流程、组织和工具”,也有说是计算机辅助软件属性,不是管理。等等。

    随着企业业务的原始数据取得越来越便利,我们的工作也有条件从主观判断走向客观判断,以软件形态服务于企业的管理软件,具有“脚手架”这样的支撑作用,也就可以更多维度、更多层次地服务各层管理者,实际上它同时起到稽核系统和省思系统作用。

    管理软件的业务价值属性越来越“可视化”,软件的特性越来越“后台化”,我们或许,不再强调它“软件”这个特性的存在了。

    “AI+”环境之下,管理软件未来走向的几个假设

    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管理软件正处于从“互联网+”到“AI+”的路上。“互联网+”本质上是推进了ERP产品的云化,目前主流的ERP产品基本完成了云化,有些产品做得还非常彻底。

    “AI+”,还不是很显著,但是从几年前开始的以语音识别为导入方式的业务处理实践算是拉开了“AI+”的序幕,比如销售人员可以在软件界面里以自然语言的人机对话方式,完成报销申请、客户资料查询等工作。

    ChatGPT4所代表的大模型特质的通用AI让“AI+”时代的到来更加凸显,ERP从云化到AI化显得那么理所当然,“AI+”似乎也是当然之选。除了前面提到的许多软件生产工作,可以通过通用AI来实现之外,“AI+”实际上帮助能力单元在内部以及和其他能力单元进行连接协同的时候,可以用“感知-响应”的方式进行互动与合作,无需中央控制的计划,软件实际上有条件重做一遍了。

       “AI+”,改变了组织的协同方式,对流程的依赖降低到了最低限度,就此,场景学社做了几点假设与思考:

    1、管理软件(或者其他名称)的发展路径是否有新的形态?企业管理软件从MRP(物料需求计划)、MRPⅡ(制造资源计划)再到ERP(企业资源计划)乃至ERPⅡ(包含了协同商务的ERP)的发展路径是否有必要强化和重复?有没有新的已经起作用的规律,我们还没能洞察?

    2、在功能实现之前,率先进行元数据管理的条件是否已经成熟?社会面上的物料、能力、人力等元数据是否存在着类似EDI(国际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标准?

    3、信息输入方式的变化对人机互动产生什么影响?从人工输入、流程单据衍生这些手段增强到通过边缘计算对设备、环境的自动感知和采集的方式,企业在商业生态中的协同工作,由上下游的若干角色进行数据互联互通。这样的变化对人机界面,乃至传统软件的菜单、按钮布局会产生什么影响?或者说根本就不需要“菜单”的存在了,“按钮”也内置化到不再是刚需的程度?

    4、技术红利可以以更高性价比方式进入到新软件吗?比如成熟的通信技术、微服务架构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等。当然这些对用户来说是无感的,它们的价值在让软件的体验更简洁、更智能。

    5、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条件下,软件形态会发生什么变化?是工具?还是数字员工?还是难分彼此的生产要素、组织要素和交付要素?

    软件可能不再是一个部署在服务器中、然后通过各种客户端调用的东西了,可能是一个赋能于各类生产要素,支持生产要素之间按照交付逻辑自动协同的那个“东西”?

    “AI+”所给到的,其实是将软件进一步解构,赋予每一个看得见的、看不见实体的一个生命般的感知能力。这些能力的集合,重新构成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华为MetaERP和ERP有条件“再做一遍” 

    华为MetaERP这件事情,直接来看,和“AI+”没有什么关联,但这个事件是具有里程碑特性的,我们不得不“当回事”,并需要从中做一些探索。

    4月20日,华为宣布实现自主可控的MetaERP研发,并完成对旧ERP系统的替换。MetaERP全栈自主可控,基于华为欧拉操作系统、GaussDB等根技术,联合众多伙伴,采用了云原生架构、元数据多租架构、实时智能技术等先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业务效率,提升运营质量。华为将继续围绕“极简架构、极高质量、极低成本、极优体验”的目标,在ERP、PLM等领域,和伙伴一起打造自主可控、更加高效安全的企业核心商业系统。

     华为有压力,有动力也有条件(包括创造的条件)来将自己用的ERP重做一遍,也确实是做成了,这个过程的艰辛自不必说。

    而在3月份,华为提到Meta ERP的时候,着实让管理软件市场的许多从业者们有好几天没有睡好。其实昨天亮相之后,应该有人开始真得睡不着了。在微信群里,就有朋友讨论说华为的这批合作伙伴,排名靠前的用友、金蝶这两家应该有些紧张才是。

    他们是不是真的需要紧张,我还不知晓。但是有一个天花板已经被打开,这却是事实,或者说是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ERP是可以重做一遍的。华为重做ERP的复杂度应该是非常高的,看报道,切换无差错。这是不小的难度。代价自然是大。对于一般的大中型企业来说,如果来重做,或者是有保留地重做,决心是难下的。

    目前我了解,浙江的一家千亿规模的商社级的企业,他们用一个低代码平台将包括SAP在内的核心业务系统全部重做了一遍,当然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从业务逻辑上重新设计,重新开发和重新实施。将早先“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20多年来先后购置、开发、集成的40多个业务系统全部替换掉。通过统一的主数据、算法集合以及开放的业务策略设计实现全部业务系统的统一。当时也是花了极大的代价,乃至于最终将200多人的信息化工作团队,缩编到60人。这对团队来说,这就是“自杀”啊,可见当时的决心有多大!)

    只要“不惜代价”,有远见的企业就可以将自己的ERP重做一遍。后面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吗?

    对于ERP公司来说,或者是新的ERP公司来说,如何重做一遍ERP?或者将来也不叫什么ERP(企业资源计划),可以叫“企业核心商业系统”等等。为一众企业做,而不是为一两家企业做。那会如何?具备条件吗?新的系统和老的系统有什么不同。有可能换道超车吗?性价比会更高吗?可以让大企业、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更加利索地获得一体化的服务吗?

    这个探索的路上,有没有办法让“AI+”加持一把?

    说一千道一万,一个终极的问题是:现有的企业软件服务商们在这么多的红利之下,如何让千千万万本来没有“高档软件”消费能力的中小企业,可以像世界500强的企业那样,可以实现“软件自由”?就像普通消费者实现“车厘子自由”一样?这一天还有多远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