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2018中国管理科学大会”在北京盛大闭幕。作为管理界全国性的一级社团组织——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已成为我国管理领域吸纳、展示、推广管理研究、管理实践成果的重要平台,其丰硕的会议成果为党和国家领导提供高质量决策参考,为各级管理者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会上评选出了对中国管理科学理论创新、管理实践及管理科学推广普及工作做出突出成就的个人和机构。致远互联申报的“协同管理”荣膺“第六届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入围奖”,这标志着“协同管理”成为组织管理的新范式。
“得协同者得天下”,作为中国协同管理全案服务商及云服务领导厂商,致远互联构建了中国乃至亚太最大的协同管理软件服务体系,随时为客户提供包括产品升级、产品迁移、应用集成、客户化开发等全方位服务。致远互联更拥有VIP和个性化定制等超值服务,降低工作成本,完善公司管理的目标。协同管理将影响和提升一代组织的运营管理能力和水平。
此次入围“管理科学奖”,既是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对致远互联16年坚持协同管理研究的肯定,更是对致远互联16年普及推广协同管理的鼓励。其实,致远互联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协同创新发展史。
协同管理理论挑战西方管理理论
在协同管理理论创新方面,致远互联成立了中国首个协同研究院,积极推动协同管理软件行业标准的建设。并与国内著名商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通过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形成了更为完善协同管理的理论、应用、数据模型和标准。这些重要的基础研究将成为协同管理领域的重要发展支撑。
除了与知名专家和学者合作,致远互联内部也为协同理论研究内生驱动力。2015年,致远互联协同研究院出版了《互联网+工作的革命》一书,这是继《协同管理导论》、《协同创造价值》出版后第三本专业书籍,受到各界企业及管理者的好评。2017-2018年间,致远互联为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提供《《电子政务案例教程》等课程,根据公司的产品实际应用案例与理论相结合,形成电子政务领域的参考教材,成为教师的主要教学应用。
协同管理价值提升组织运营绩效
致远互联的协同理论研究,旨在建立真正的协同理论模型和框架,形成可复制的优秀的协同管理模式,既丰富前沿的管理学术成果,又使其反过来指导其产品研发及应用实践。
早在2003年,致远互联就发布了A6协同管理软件,开创了“标准化产品”的先河。2007年,致远互联又发布了A8协同管理软件,在业界首创“集团化应用”模式,为多组织、大并发、复杂应用用户提供了解决方案。2012-2017年,致远互联不断向市场推出一系列创新产品,先后发布了“业务生成器”,开启了“业务随需定制”新时代;发布了“V5协同管理平台”新版本,助力中国组织构建高效的统一工作平台;发布新的G6政务协同管理软件,全面支撑政务市场应用;全面上线“云应用商城”,开启协同管理公有云时代;发布formtalk云服务平台,开启云应用定制开发的无代码时代;发布CAP+/M+,开启“标准产品+定制应用+定制共享”的商业模式。
致远互联A8-V5协同管理软件及G6-V5政务协同管理软件,在2015年被授予北京市技术新产品,并在2016年3月通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的确认测试,其产品在贵州成功部署。
16年来,致远互联秉承“以人为中心”的协同管理理念,形成了从私有云到公有云、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从组织内协同到组织间协同再到社会化协同的完整产品线及解决方案。致远互联赢得了遍布全国渠道伙伴及近百家“协同+”生态战略合作伙伴的信赖,初步建立起了大协同联盟生态圈。致远互联与Oracle、SAP、IBM、Microsoft、用友、华为、腾讯企业微信、360企业安全集团、百度AI、携程商旅、滴滴出行、金山软件、随锐科技等国内外知名ICT企业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共同打造中国最大、最完善的协同软件产业链生态体系,共同为用户提供更多更适用的增值服务、更完整的协同管理解决方案。
同时,致远互联在组织流程引擎方面有自己的专利,让组织管理可以在严格的流程规范与灵活的人员调配这两方面有效集成的技术。致远互联在信息安全方面也有自己的专利,在“互联网+安全”方面已有远超同行的技术。致远互联已累积获得39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0项专利,拥有40余名专兼职专家并承担了多项国家课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致远互联已连续举办了七届协同应用大赛,产生了5000多份协同应用案例,彰显了协同的高可用性、高粘性、高价值感,协同成果确实让人惊艳。用户赋予了协同新的管理智慧,并展示了协同平台强大的创造力。
正如参会的著名企业文化与战略专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管理学教授陈春花所说,管理本身更需要强化,而不是淡化或者去管理化。激活个体和激活组织最后所隐含的管理逻辑,就是协同效应最大化。借助于协同,企业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在外部环境决定组织绩效的环境下,组织效率从哪里来的问题;借助于协同,企业能够更好地从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中寻找相对确定;借助于协同,企业能够更好地与行业合作伙伴、社区与各界一起探索,共建与共治。软件本身就是赋能的过程,希望通过协同帮助中国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中国管理效率的提升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