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软件董事长兼总裁徐石不仅是一名企业家,还是一位王阳明心学的修行者。他倡导做企业管理要“以人为中心”、要“致良知”。
在本月初(11月5日)致远软件于乌镇召开首届中国协同管理高峰论坛暨致远软件第六届全国用户大会上,徐石发表了“开启以人为中心的协同管理新时代”的主题演讲。会后,财视media专访徐石,欲更详细地了解一名心学爱好者所说的以人为中心所指为何?
移动互联网撕破了皇帝的新衣
徐石坦言,在过去的三四年间,众多企业管理软件恰似“皇帝的新衣”,传统的管理软件一直仅限于对信息、对业务的解析,忽略了最重要的因素——人。
当下的很多软件都还是把人当做一种工具,让人在流水线上重复动作。忘了人才是工作环境下的主体。徐石以“反人类”直接表示对这一现状的不满,他认为很多传统的企业管理软件都是把人当做物料,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并未充分得以释放。
而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一局面。传统思维正面临着烟消云散,许多因循守旧的商业巨头也轰然崩塌,而那些不断变革、持续创新的企业开始崛起,现有商业世界正经历着种种变革与重构。
徐石坦言,在移动互联网的倒逼下,致远软件清晰并坚定地要对这一现状做一些改变。于是,“以人为中心的协同管理新时代”应运而生。
在本次高峰论坛上,为了进一步夯实“以人为中心”的价值主张,徐石与众多学者专家共同发布了首个《协同管理·乌镇宣言》,其中再次重点强调了“以人为中心”这一观点。
什么是“以人为中心”的协调管理
人是组织的起点也是终点,更是核心节点。移动互联倒逼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其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人,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人与人之间自由高效的沟通与协作。并且,在沟通与协作中人又是内外部信息的汇聚点及管理流程的节点,信息的聚合让人变得更强大,更富有智慧,从而更好地控制组织生产运行中的各个流程节点。
所以,以人为中心的协调管理第一要素就是尊重人本。
“你打开一个系统,看到的就是你要的吗?很多都不是。很多都是基于偷窥你搜索的关键词,再给你推送,这种做法其实特别不尊重人。”徐石向财视media说道。
上班是一个正式的公众场所,可以来记录你的行为,但应该要根据你的岗位、你的任务来定制个人的需求再进行推送。这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一种表现形式。
“比方说,你是一位刚入住的新员工,以人为中的企业管理软件会把你需要了解的部门信息、需要填写的新人表单都自动地推送给你。你会被有效的信息所关照,流程被你所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流程天天耗着你。”徐石进而表示。
徐石希望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助力下,企业管理软件愈发智能化的同时也能越来越具有人性化,将庞大的信息进行分类推送,减少无用信息的堆积是尊重人本的具体表现。
除了尊重人本之外,以人为中心的另一个明显优势就是提高企业效率。
所有的企业管理软件,它最终的价值就是提高企业的效率、提高组织的绩效。如何让组织中的每个个体都激发出
情,焕发着斗志?徐石表示,这些通过软件其实都可以达到。
在以人为中心的协同管理时代,任何组织必须以个人的本质需求为基础,构建灵动、高效的团队和组织。在组织内、外部形成的知识分享机制,以务实创新的文化作为组织内在动力,并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组织协同平台,进行全方位、多样化协作。
最后,以人为中心的协同管理的理论技术方面,在当下的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性进步中也将会不断地拓展和深化。
“我们真的需要一个‘小冰’,他是你的工作助手。会主动向你发出消息提醒、工作安排提醒、待处理事情的提醒。”
协同不移动是身残,移动不协同是脑瘫
从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万物互联是发展的趋势。移动端满足了人惰性的同时,也提供了更高效、更便捷的工作体验。对于企业管理软件而言,移动端也已成为非常重要的入口之一。
“我觉得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对各个行业的改变都很大,带来的变化也是非常清晰的。我经常说一句话就是,协同不移动是身残,移动不协同是脑瘫。”
不过,徐石也表示:从PC到移动互联,并非简单的直接搬家。移动互联有很多不一样的特征,比如说语音、照片还有位置服务等可以利用。
“比如说我们的账单管理,在移动端你就可以直接拍照贴上去,很方便。这也是在PC端做不到的。但如果你只是照搬,那就丧失了这一功能。”
市面上也出现了不少企业管理的移动端专属应用,但在徐石看来,他们在公有云端的支持下,专属某一个环节,和致远软件当下做的以及未来发展的都并不一致。
“这么说吧,在云端上的都比较轻。他们很多都是为了满足了厂商提供的标准化需求,但对客户的需求并不能很好地满足。说到底还是不能做到以人为中心。”徐石调侃道。
在聊天的过程中,徐石多次提到王阳明的心学,在他看来,“以人为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哲学层面的命题,将心作为一个整体去对待,就是对“以人为中心”最高的解释。
“读王阳明之前,感觉天人合一、致良知这些离自己都很远,当你真正去了解的时候才会知道,什么是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在心上修,在事上磨,做一个知行合一的良知企业。”